亞心網訊(記者 再努冉·安尼瓦爾張麗霞)近日,記者來到精河縣大河沿子鎮呼和哈夏北村,發現村民們像過年一樣穿戴整齊,紛紛來到村文化室。原來精河縣電視臺要在這裡錄製維吾爾語欄目《民聲》的節目,大家都感到新鮮和好奇。
  剛開始,村民們都有些拘謹,不知道該怎麼開口。當節目主持人阿裡木江·亞森問開彈棉花店的村民古麗克孜·木沙:“我聽說你們店里常常傳來的不止是彈棉花的聲音,還伴隨著歡快的笑聲,是不是?”
  古麗克孜·木沙羞澀地說:“現在日子好了,當然要開開心心過日子。”
  這句話立刻把大家逗樂了。據精河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努麗曼·伊米達洪介紹,今年5月精河縣電視臺開辦了話題類欄目《民聲》,節目每月舉辦一次,每期關註一個話題。針對老百姓生活中可能出現的孩子輟學、創業就業不足等問題,通過面對面情感交流,剖析產生問題的根源,引導村民們開闊眼界,幫助他們消除思想上的一些困惑,讓他們看到社會的變化,身邊人的幸福生活,促使他們努力創造更好的明天。
  在節目製作過程中,精河縣電視臺創新地把節目錄製現場搬到村民家門口,將它打造成一個“察民情、聽民意,話民生、解民憂”的新平臺。
  在呼和哈夏北村的節目錄製現場,《民聲》欄目的話題是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,主要是從飲食、創業、教育等方面,讓村民們談一談現代文化給他們生活帶來的改變。記者在現場看到,在主持人的引導下,村民們一打開話匣子就停不下來。
  “我們村現在有很多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融合催生的產物,比如在製作民族傳統手工藝品時,像木勺、鐵藝壺,可以加入一些現代元素,比如圖案、色彩等,這樣既保留了傳統文化,還提高了銷售價格,一舉兩得。”精河縣大河沿子鎮文化站副站長庫爾班娜依·斯地克頭戴花帽,穿著美麗的艾德萊斯綢裙開心地說。
  村民吐爾遜娜依·艾孜木以前是種棉花的,現在開了一家現代化的榨油廠。她說:“村民們的現代意識越來越強了。就說榨油這個行業,如果按照以前傳統的方法,很難掙上錢。現在我們根據市場的需求和現代工藝進行生產,並借助現代營銷手段將產品賣出去,收入提高了很多。”
  村民庫爾班·穆沙說,他家是一個鐵皮匠世家,自己是第五代鐵皮手藝傳承人,曾經只會釘馬掌、做坎土曼。可現在不同了,他會做農用三輪車罩、拖拉機鐵皮箱等,生意好得不得了。
  精河縣電視臺編導阿尼古麗·馬木提江告訴記者:“由於《民聲》欄目節目的錄製現場前移到村民家門口,使村民們參與的積極性很高。每次錄製節目前,我們至少要花1個月的時間,挨家挨戶走訪、調研,找出大家共同的話題,結合每個村的特點,進行錄製。今年前四期《民聲》欄目的話題有孩子教育、創業、維吾爾族婚禮和托里鄉查乾莫爾根村的變化等,都是村民們平時談得比較多的話題。錄製好的節目每個月10日首播,每周五晚重播,每次村民們的反響都很好,收視率很高。我們計劃在精河縣電視臺播出一段時間後,再把節目刻成光碟,分發給村民們。”
  “沒想到我們也能上電視,節目播放時我一定要把親戚朋友都叫上,一起看節目。”古麗克孜·木沙說。“前一期在托里鄉查乾莫爾根村錄製節目時,村民艾山江·吐爾遜江感慨地說:‘以前,為了喝上水,冬天先要去河邊鑿冰,然後再花一晚上的時間解凍才能喝上水。如今,打開水龍頭就有乾凈的自來水,比以前方便多了。’村民們聽完後報以熱烈的掌聲,這期節目在電視上播放後,大家都誇查乾莫爾根村的變化大,節目就是村民們發聲的平臺。”努麗曼·伊米達洪說。  (原標題:新疆精河電視節目《民聲》在村民家門口錄製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jamxkpj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